前几天初步尝试了一下 Gnome 3.10 的 Classic 模式,原本是带着很大的期待,因为曾经看到过一些评测里的截图,但是结果还是比较失望。这个世界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首先的问题,也是我最关心的,就是提示区域 (Notification Area),Classic 模式并未像 Gnome 2 一样将提示区域与系统状态栏整合在一起。你仍然需要将鼠标放到屏幕下方,点击新消息的提示图标(蓝色),提示区域才会浮出。这本质上与 Gnome3 是相同的,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另外如果没有任何提示的时候,提示图标是不显示的,此情况下 Classic 模式默认用户不需要进入提示区域。如果一定要进,我只发现通过 Ctrl+Alt+Tab 切换这一种方式。
其次,上下两个 Panel 也是固定死的,无法很方便的调整位置或者删除。比如,你无法将窗口列表挪到上方的 Panel 中。上方 Panel 有一大片区域就被白白浪费掉。当然,或许通过更改配置文件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的,暂时还没有研究。
当然,Gnome 2 的 applets 更是想都别想了,只有通过 extension 来实现。
另外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集成度比较高的 Gnome 应用组件,窗口上并没有增加最小化 / 最大化按钮,比如 Nautilus。估计也要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实现。
看来,所谓 Classic 模式,其实就是增加了程序菜单和窗口列表,取消了 Activities. 这样" 看上去" 更 Classic 了。
通过这次尝试,我打算继续停留在 Cinnamon,同时研究如何在 Classic 下进行一些定制。
hillwood
(hillwood)
#2
如果你留念 Gnome 2 ,请使用 mate 或者 Cinnamon 。
Mate 和 Cinnamon 都在用着。之所以还要研究 Classic 模式是因为想尝试一下,做一下对比。
Mate 确实非常好用,我还是想使用最新的 Gnome 组件。
Cinnamon 的好处是保持传统操作习惯的同时,紧跟最新的 Gnome 开发进度。但是还是有比较多的 Bug 的,而且反应速度也有些慢。
奇瑞艾瑞泽
(奇瑞艾瑞泽)
#4
我想 Mate 这样的东西终究会淡化的。 KDE4 出来的时候,KDE3 还被 fork 成了 trinity。 当时很多 KDE 用户不接受 KDE4 带来的变化。 但是事到如今,Trinity 没有多少人用了,也有相当一部分当时接受不了 KDE4 而转投 GNOME 和 XFCE 的用上了 KDE4.
作为 KDE 用户,其实我觉得 GNOME3 还是可以的。 不过我一直觉得 GNOME 缺乏几个强力杀手组件。 文件管理器、终端模拟器、编辑器等组件,虽然和 Windows、OSX 的相关组件相比并不弱,但是和 KDE 的 dolphin、konsole、kate 相比,还是不够。
其他方面,就是 GNOME3 在窗口多的时候有点奇怪的感觉。 不过滑动到屏幕边缘切换窗口,KDE 也是有的。 就是感觉 GNOME3 给我一种屏幕变小了的错觉。
Update: 用 Super + m 可以直接调出 Notification Area, 无须使用 ctrl+alt+Tab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