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USE 12.3,最适合 ThinkPad T400 的神作

我算是小黑迷了,但是没钱,经常搞点二手货玩玩,最近东拼西凑的搞出了 ThinkPad T400,打算作为专用的办公机器,以 Linux 作为主力系统。openSUSE 12.3 启动速度飞快,主题界面深得我心,就是它了。

(1)安装
1、发现了两种简单的安装方式:硬盘安装、USB 安装
硬盘安装大家比较熟悉,不多赘述。
USB 安装需要大家准备一个至少 8G 的 U 盘,利用 UltraISO 软件,把镜像文件写入 U 盘,然后 BISO 中设置为从 U 盘启动安装。
我的经验就是较新的电脑可以硬盘安装,旧点的电脑试试从 U 盘启动安装。两台电脑测试发现使用不同方法安装还是有差别的,主要就是引导程序发生问题。你遇到的情况不一定和我的一样,所以两种方法都试试吧,不要轻言放弃。
2、使用 SSD
强烈建议使用 SSD,哪怕垃圾点也行呀,速度会有极大提高。简单做了一下优化:
①格式化成 ext4,然后禁用文件索引,禁用系统日志,编辑分区时 选项 ] 当中就有的。
②VirtualBox 虚拟磁盘移到机械硬盘,这个很有必要。
③编辑 etc/fstab,添加如下三行:

tmpfs          /tmp                 tmpfs      defaults,mode=1777    0 0
tmpfs          /var/log             tmpfs      defaults,mode=1777    0 0
tmpfs          /var/tmp             tmpfs      defaults,mode=1777    0 0

至于 ntfs 格式磁盘,能读却不能写,用户可在[磁盘分区管理]- Fstab 选项 ] 当中更改 fmask、dmask 的值:

fmask=002,dmask=002

3、可自定义软件
出现 配置清单 ] 之后,点击 软件 ] 一栏,点击 细节 ],就能自定义相关软件了,但不十分推荐。
当你不想要某些软件时,点前面的对勾,如果不能去掉对勾,千万不要强行操作,可能无法顺利安装。

(2)配置
1、[YaST 控制中心 ]- 软件 ]- 软件源 ] 可以删除 DVD、debuger、source 源。
勾选 [YaST 控制中心 ]- 软件 ]- 在线更新 ]- 选项 ]- 忽略已安装软件包的推荐软件包 ]。
勾选 [YaST 控制中心 ]- 软件 ]- 软件管理 ]- 选项 ]- 忽略已安装软件包的推荐软件包 ]。
勾选 应用程序 ]- 系统 ]- 配置 ]- 安装 / 移除软件 ]- 选项 ]- 忽略已安装软件包的推荐软件包 ]。
[YaST 控制中心 ]- 网络设备 ]- 网络设置 ] 可以设置主机名和激活网络。
2、用户在 系统设置 ] 里可以设置鼠标双击、禁用桌面搜索、禁用钱包。
3、软件源我添加了这几个:

zypper addrepo -f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KDE:/Release:/410/openSUSE_12.3/ openSUSE-12.3-KDE
zypper addrepo -f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KDE:/Extra/KDE_Release_410_openSUSE_12.3/ openSUSE-12.3-KDE-Extra

zypper addrepo -f http://ftp.twaren.net/Linux/Packman/suse/12.3/Multimedia/ PackMan-Multimedia
zypper addrepo -f http://ftp.twaren.net/Linux/Packman/suse/12.3/Games/ PackMan-Games
zypper addrepo -f http://ftp.twaren.net/Linux/Packman/suse/12.3/Extra/ PackMan-Extra
zypper addrepo -f http://ftp.twaren.net/Linux/Packman/suse/12.3/Essentials/ PackMan-Essentials

zypper addrepo -f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home:/opensuse_zh/openSUSE_12.3/ openSUSE-12.3-zh-cn

4、推荐安装 fontconfig-infinality,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保持[系统设置]-[应用程序外观]-[字体]-[圆整字体边角]-[系统设置]即可,字体可以随意更换,显示效果大有改观。
5、运行 E17 无法联网,按照提示下载 connman、econnman 安装,有些依赖关系需要自行下载相关软件。
然后使用 root 身份终端输入:

systemctl enable connman.service

其实就是在 /etc/systemd/system/multi-user.target.wants/ 里面做了个链接,重启之后 E17 就能联网。
回到 KDE4,结果无法上网,删除 connman、econnman 也不行了。只好备份 /home,重装系统,还原 /home,结果依然不能上网。
后来跑到 /home/yuchong/.kde4/share/apps/networkmanagement/secrets/,删除里面的配置文件,又能上网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打开配置文件,居然有无线路由的明文密码!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算了,不想再折腾了,就不装 E17 测试了。感觉使用 Linux 就是一个明白能装什么不能装什么的过程。

(3)软件
1、我自行安装了一些软件:

zypper install chromium flash-player alipay filezilla dropbox kile kdenlive smplayer smplayer-lang deepin-music-player lame libxine2-codecs w32codec-all ffmpeg gstreamer-0_10-fluendo-mp3 gstreamer-0_10-plugins-ugly-orig-addon gstreamer-0_10-plugins-ffmpeg python-gstreamer python-gstreamer-0_10 python-gpgme fontconfig-infinality unrar p7zip virtualbox virtualbox-qt ktuberling tuxpaint kalzium kig kmplot kstars step xaos

2、我爱听音乐,收集了大概有 313G 无损格式的音乐,但是 Linux 下面读取 CUE 文件很成问题,先是尝试 DeadBeef,不能直接打开 CUE 文件,而且 CUE 文件需要转码才能正常显示。后来利用 VirtualBox 虚拟 WindowsXP,使用 Foobar2000 播放。
可以安装 QMMP, 插件 ] 里面找到 CUE, 参数设置 ] 选择编码格式, 文件关联 ] 里面 CUE 格式调整 QMMP 为第一位。但是 QMMP 手动切换曲目出现了段错误,而且经常崩溃,现在暂不推荐。
不如使用深度音乐播放器,[本地音乐]-[扫描指定目录],这样播放器就会建立一个曲库,所有无损音乐都能播放,还能自动下载歌词。
3、深度音乐播放器值得装一个:
先到 opensuse.org/zh-cn/ 下载 python-CDDB 安装(注意 python-CDDB 版本,好像对显示歌词有影响),然后 软件管理 ] 里面安装 python-gstreamer、deepin-music-player。打开深度音乐播放器, 选项设置 ]- 附加组件 ]- 网络广播、豆瓣 FM 都可以选中。
4、办公软件不能少的,官网下载永中 Office 安装,或者你也可以选择 WPS Office。说到办公,有时需要输入一些特殊符号,比如搜狗,输入[yi],就会出现[①]。其实 fcitx 中也有特殊符号的自定义编码和输入:
sxfh 数学符号
lmsz 罗马数字
dxxl 大写希腊字母
xxxl 小写希腊字母
dxew 大写俄文字母
xxew 小写俄文字母
szxh 数字序号
hbfh 货币符号
fxjt 方向箭头
5、Dropbox 非常好用,注意安装之后仍然需要在官网去下载一个文件,在主目录解压缩后 Dropbox 就能正常运行。解压缩后你不会看到这个文件夹,那是因为它是一个隐藏的文件夹[.dropbox-dist]而已。如果不能正常运行看看 python-gpgme 这个文件安装没有。
这是下载地址:

32-bit:
https://www.dropbox.com/download?plat=lnx.x86
64-bit:
https://www.dropbox.com/download?plat=lnx.x86_64

(4)硬件
1、不得不说 openSUSE 12.3 对 ThinkPad T400 支持非常好,小夜灯、音量键、亮度等等可调我不诧异,TrackPoint 小红点(指点杆)中键居然无需设置直接使用,尤其是按 Fn+F8 可以直接切换触摸板、指点杆。一块水货电池,Windows 7 没有检测出来,但是 openSUSE 12.3 居然能够检测出来,还能每次提示用户电池容量偏低需要更换。
2、TrackPoint 推得很累,按照一般设置,就是把以下两行代码写入到 /etc/rc.d/rc.local 文件:

echo -n 120 > /sys/devices/platform/i8042/serio1/serio2/speed
echo -n 250 > /sys/devices/platform/i8042/serio1/serio2/sensitivity

openSUSE 没有 /etc/rc.d/rc.local 文件,新建一个,不行!写到 boot.local、after.local、before.local,还是不行。
查了资料,据说原因是 rc.local 执行的时候小红点压根还没有被检测到呢。
新的方法,绝对见效,输入:

udevadm test /sys/devices/platform/i8042/serio1/serio2

检测相关信息,找到:
DRIVER=psmouse
SERIO_TYPE=05
注意我的是这样,而你的则不一定。在 /etc/udev/rules.d 里添加一个规则文件,比如叫做 10-trackpoint.rules,写入如下代码:

SUBSYSTEM==“serio”, DRIVERS==“psmouse”, ENV{SERIO_TYPE}==“05”, WAIT_FOR="/sys/devices/platform/i8042/serio1/serio2/sensitivity", ATTR{sensitivity}=“250”, ATTR{speed}=“150”

注意:
DRIVERS==“psmouse”, ENV{SERIO_TYPE}==“05” 要和你检测到的值保持一致。
ATTR{sensitivity}=“250” 是调灵敏度,数字区间 0~255。
ATTR{speed}=“150” 是调速度,数字区间 0~255。
3、在 Linux 上运行 VirtualBox 真是绝配,设置四个桌面,随便在一个桌面里打开 VirtualBox,全屏启动,只要把鼠标指针放到屏幕左上角,你就可以随意切换到其他的程序。但是 VirtualBox 虚拟 WindowsXP,运行过程当中卡顿现象经常发生,很是心烦。后来右键 我的电脑 ],发现运行频率乃是 784 MHz,怪不得呢。查找资料,发现主要就是电脑没有电池,而且使用 65W 电源,CPU 没有全速运行。难道我该搞个电池,或者换成 90W 电源?

(5)VirtualBox 调用 USB 设备
办公需要用到扫描仪,可是没有 Linux 下的驱动,只好利用 VirtualBox 虚拟 WindowsXP 使用扫描仪。但是发现在 WindowsXP 里面根本就无法使用 USB 设备,我也加入了 vboxusers 组,也安装了增强包,但是 设备 ]- 分配 USB 设备 ] 还是灰色的。查了资料,发现解决办法就是编辑 /etc/udev/rules.d/60-vboxdrv.rules 文件,去掉两行代码前面的注释符“#”,就是这样:

SUBSYSTEM=="usb_device",ATTR{devnum}=="?*",ATTR{busnum}=="?*",SYMLINK+="vboxusb/$attr{busnum}/$attr{devnum}",RUN+="/usr/bin/setfacl -m g:vboxusers:6 /dev/vboxusb/$attr{busnum}/$attr{devnum}"
SUBSYSTEM=="usb",ENV{DEVTYPE}=="usb_device",ATTR{devnum}=="?*",ATTR{busnum}=="?*",SYMLINK+="vboxusb/$attr{busnum}/$attr{devnum}",RUN+="/usr/bin/setfacl -m g:vboxusers:6 /dev/vboxusb/$attr{busnum}/$attr{devnum}"

果真如此!

(6)软件崩溃
目前遇到几次软件崩溃现象:
1、编辑 Konqueror 书签。
2、调整任务栏的高度到极小的状态。
3、QMMP 手动切换曲目出现了段错误。
4、永中 Office 打开长文件名(带有空格)文件。
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目前无解。

零零碎碎的就说这么多,希望对有的朋友有点用。

2赞

delete delete

delete delete

我也有一堆无损,不过打算安心用 Amarok,顺便告别 APE 和 cue,所有整轨转分轨,ape 转 flac 了 :sunglasses:
ps:ntfs 早就可以读写了,不用担心

delete delete

兄弟是夏羽翀啊? 我在 ubuntu 论坛潜水的时候看到这个帖子了。

作为老 Mandriva 用户,久仰兄弟的大名了。 可惜 Mandriva 的商业能力实在太差。 假如说当年火的不是 Ubuntu 而是 Mandriva,我想 Linux 会比今天还要流行得多,而 Mac 的用户数量则要比今天少得多。

现在我正在纠结我的 Debian 是换成 Mageia 还是 openSUSE。 不过目前倾向于 openSUSE 一些。 主要是有 OBS。 这两个系统的包对于喜欢折腾冷门语言的我都不太够。 有 OBS 就优势巨大了。

拜上夏兄 :1:

几位好呀,我只是一位普通的桌面用户。其实以前写的东西多半都是使用经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现在 Mandriva 已经悄无声息,只好用了一段时间 Mageia。但是有次在台式机使用 Mageia 连续几次崩溃,而后系统再也没法运行,就转用 openSUSE 了。

openSUSE 非常不错,如果非要挑点毛病,就是觉得 Yast2 没有 MCC 好用,源的名称数量让人抓狂。如果从一般用户的角度来说,非要加这源加那源,然后才能打开 App Store 安装各种软件,iPhone 还不被人骂死?

现在 Linux 只是刚刚能够满足一般桌面用户需求,我的情况就是使用 Linux 办公目前比较完善,不玩游戏可以忍受,有些特殊硬件使用较少可以使用 VirtualBox,但是有些常规应用比如播放无损音乐、酷狗、PPS、QQ、淘宝阿里旺旺、网银等等实在烦心。是不是这只是我中国的特殊情况?

好像还真是

谢谢夏兄回复。 就是最平实的使用经验,才是最真实最难得的,而不是空谈技术的文章。你以前 Mandriva 的文章,真的都很不错。

Mandriva 确实可惜了。 唉。 Mageia 还差些火候。 现在有了 openMandriva,我也准备关注关注,毕竟 Mandriva 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发行版。

添加源,估计还是专利的问题,openSUSE 很看中这个。但是我也觉得这是制约 openSUSE 发展的主要因素了。 而且用户的 Linux 的耐心远远低于苹果。从 Windows 转换到苹果,也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适应期,至少我在美国经常用学校的苹果电脑,现在照样感觉难用,不方便。 但是很多用户因为“传言苹果一旦适应了就最好用”而颇具耐心。 而对于 Linux,很多用户发现不能立即适应,就会想“Linux 果然是专家级系统,我的水平用不了”。

iPhone 其实,很多人都越狱的吧。 越狱还真的比加个源还要麻烦了。 但是人家牌子大,大部分人有这个耐心。

以前的 Mandriva,会自动提示解码包的信息,还可以选择是安装有专利问题的开源解码器,还是购买闭源解码器。 我很喜欢。 而且有个 easy urpmi 网站,这个网站很爽。很方便简易就添加了源。 不过 openSUSE 的 1-click-install,也还可以了。

目前我的实体电脑是 Debian,Mandriva 不行了之后,一度迷信 WM 和 tiling,折腾了半天 arch 和 gentoo,后来还是觉得,KDE 可能在效率上和 tiling 没得比,但是 tiling 需要很长时间学,而且最好是用在有 N 个显示屏的台式机器上。 对于我最普通的使用电脑,偶尔写点代码学点计算机的东西,KDE 比 GNOME 也好、XFCE 也好、Windows 也好、Mac 也好,都来得更强大。 于是就回归了 KDE。 现在准备等待 openSUSE 13.1 正式版本发布之后,立即更换,停止折腾,专心学业。 虚拟机上我现在有 openSUSE 和 Mageia 两个系统。

喜欢 Mandriva,就是因为用 Mandriva 的岁月,是我最不折腾电脑的岁月。 太爽了。

桌面应用,Linux 确实还差得远。而且现在在美国,用 Mac 作为个人使用的科学家也越来越多,不过在超级计算、服务器领域,Linux 还是进一步加深了优势,提高了地位的。 不过,我觉得和很多人把 Ubuntu 和 GNOME 当成了 Linux 有关。 KDE 实在强大得多。

但是 Linux 最大的劣势,还是有一些专有应用了。 不过我一般都不太用,所以无所谓。 在国外确实好得多,国外一般就是电子邮件,比较时尚的就是上社交网站,也不一定要安装个什么软件。 不过现在有一些美国学校,存在强迫教职工和学生使用苹果,或者变相迫使其使用苹果(比如不用苹果就不能交作业)的情况,这些情况对 Linux 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我也觉得 MCC 非常好用。 可能高级功能比 Yast2 少了一些,但是界面简洁,我当时毫无 Linux 基础,也轻松上手。 正是 Mandriva 让我从毫无基础上手,又逐渐学会了一点点用命令行完成一些任务。

delete delete

delete delete

这说明 E17 的包有一些问题。 我还是更希望发行版都能把这些地方做细致。 不过以前我用 Mandriva 的时候装 E17 之后也打不开 E17. Debian 里面的 xmonad 好像打不开。

delete delete

delete delete

花几分钟下载了一个 openMandriva Lx 2013.0, 没有任何亚洲语言支持,可惜了。

这么好一个发行版被愚蠢的商业头脑搞废掉了。 当年 Mandriva 公司就应该主攻企业应用,把桌面版交给社区,而不是在桌面与企业间徘徊来徘徊去的。 跟 openSUSE、fedora 一个道理。